2020年4 月上旬刊第18卷第10期 游客的旅游体验分享行为对其自 …

2
93 当代旅游 2020年4月上旬刊第18卷第10期 Tourism Today Vol.18 No.10 April 2020 ·调查探讨· 游客的旅游体验分享行为对其自身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基于社会联结的中介作用 裴丹丹 武汉大学,湖北武汉 430072 [ 摘要 ]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旅游者能够随时随地迅速分享旅游体验信息,通过这 种分享行为与他人进行互动,从而对社会关系发生积极影响,进而产生社会联结,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主 观幸福感。本文以旅游体验分享行为为研究导入点,根据社会互动理论,引入社会联结、游客主观幸福感, 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游客的旅游体验分享行为对其自身的主观幸福感有正向影响;社会联结 对游客的主观幸福感有正向影响;社会联结在旅游体验分享行为对其自身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到部 分中介作用。 [ 关键词 ] 旅游体验分享行为;主观幸福感;社会联结 [ 中图分类号 ] F59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671-7740(2020)10-93-02 引言 随着旅游对提升幸福感的作用日益凸显,旅 游业社会功能和影响的进一步扩大,探讨旅游主观 幸福涵义及其形成原因,也成为当前旅游研究的重 点之一(张天问,2014)。因而旅游对幸福感的影响 程度及其作用原理,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共同关 注。游客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在微信朋 友圈、微博、QQ 空间等社会化媒体中,以文字、图片、 视频等方式发布旅游体验相关信息。游客通过社交 媒体分享旅游体验相关信息,其朋友、亲人、同事等 会给予一定的反馈,比如点赞、评论等互动行为,这 样就形成一定的交流互动。社会交互对积极关系会 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关系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一定 的帮助也得到了相应的论证(Karelina,2011)。在旅 游情景下,由游客作为分享者去主动与他人发生互 动,从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在社会心理层面上给自己 带来了哪些影响?对自身的主观幸福感会不会产生 一定的影响?本文对此展开研究。 文献综述与假设 (一)旅游体验分享行为 旅游体验是指个人主观评价和经历(即情感、 认知和行为)与旅游活动相关的事件,这些活动包 括旅游之前的相关计划准备、旅游途中发生的一系 列事件,以及旅游之后关于整个行程的回忆和感 受。旅游体验分享的内容不仅包括旅游目的地相 关信息,还包含一部分个体隐含信息,如以文本、照 片、视频等形式传递出的消费内容(包括消费水平、 消费习惯、消费情绪)、旅行感想等。本文所指的旅 游体验分享行为是游客将旅游整个过程中(包括旅 游前、中、后)关于旅游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 图片、视频等形式发送到朋友圈、微博、QQ空间、抖 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的行为。 (二)游客主观幸福感 在游客幸福感研究中 , 由于游客对幸福的感 知主要基于其主观判断 , 且绝大多数研究测量时主 要采用幸福感的主观指标 , 因而大多数研究者习惯 使用游客主观幸福感这一术语(陈晔,2017)。采用 Diener 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将其界定为人们对自 身生活满意程度的认知评价。本文希望发现游客 的旅游体验分享行为是否对其主观的幸福感有显 著影响,本文中所表述的游客主观幸福感为旅游整 个过程中(包括旅游前、中、后)对于自身生活满意 程度的整体认知。 (三)社会联结和社会互动理论 有研究表明,社会联结是一种主观感受,是自 己同社会亲密关系的主观判断和认知 , 是个体对人 际关系的一种独特的自我认知结构(Lee & Robbins, 1998)。它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状态、对于社会 关系的认知以及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各种表现。 旅游情境下的社会互动,是指旅游活动中的个 人与他人,或者个人与群体,通过各种方式在心理 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交互影响(Pearce,2005)。在日 常生活中,社会互动在任何人和任何场合下都可能 会发生。随着有意义的交流互动增多,人们会对生 活更加满意,获得的幸福感更高(Reis,2000)。在 旅游过程中,游客分享旅游体验的行为越频繁,与

Transcript of 2020年4 月上旬刊第18卷第10期 游客的旅游体验分享行为对其自 …

93

当代旅游 2 0 2 0 年 4 月 上 旬 刊 第 1 8 卷 第 1 0 期

Tourism Today  Vol.18  No.10  April  2020

·调查探讨·

游客的旅游体验分享行为对其自身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基于社会联结的中介作用

裴丹丹

武汉大学,湖北武汉 430072

[ 摘要 ]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旅游者能够随时随地迅速分享旅游体验信息,通过这

种分享行为与他人进行互动,从而对社会关系发生积极影响,进而产生社会联结,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主

观幸福感。本文以旅游体验分享行为为研究导入点,根据社会互动理论,引入社会联结、游客主观幸福感,

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游客的旅游体验分享行为对其自身的主观幸福感有正向影响;社会联结

对游客的主观幸福感有正向影响;社会联结在旅游体验分享行为对其自身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到部

分中介作用。

[ 关键词 ] 旅游体验分享行为;主观幸福感;社会联结

[ 中图分类号 ] F59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671-7740(2020)10-93-02

引言

随着旅游对提升幸福感的作用日益凸显,旅

游业社会功能和影响的进一步扩大,探讨旅游主观

幸福涵义及其形成原因,也成为当前旅游研究的重

点之一(张天问,2014)。因而旅游对幸福感的影响

程度及其作用原理,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共同关

注。游客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在微信朋

友圈、微博、QQ 空间等社会化媒体中,以文字、图片、

视频等方式发布旅游体验相关信息。游客通过社交

媒体分享旅游体验相关信息,其朋友、亲人、同事等

会给予一定的反馈,比如点赞、评论等互动行为,这

样就形成一定的交流互动。社会交互对积极关系会

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关系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一定

的帮助也得到了相应的论证(Karelina,2011)。在旅

游情景下,由游客作为分享者去主动与他人发生互

动,从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在社会心理层面上给自己

带来了哪些影响?对自身的主观幸福感会不会产生

一定的影响?本文对此展开研究。

一  文献综述与假设

(一)旅游体验分享行为

旅游体验是指个人主观评价和经历(即情感、

认知和行为)与旅游活动相关的事件,这些活动包

括旅游之前的相关计划准备、旅游途中发生的一系

列事件,以及旅游之后关于整个行程的回忆和感

受。旅游体验分享的内容不仅包括旅游目的地相

关信息,还包含一部分个体隐含信息,如以文本、照

片、视频等形式传递出的消费内容(包括消费水平、

消费习惯、消费情绪)、旅行感想等。本文所指的旅

游体验分享行为是游客将旅游整个过程中(包括旅

游前、中、后)关于旅游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

图片、视频等形式发送到朋友圈、微博、QQ 空间、抖

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的行为。

(二)游客主观幸福感

在游客幸福感研究中 , 由于游客对幸福的感

知主要基于其主观判断 , 且绝大多数研究测量时主

要采用幸福感的主观指标 , 因而大多数研究者习惯

使用游客主观幸福感这一术语(陈晔,2017)。采用

Diener 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将其界定为人们对自

身生活满意程度的认知评价。本文希望发现游客

的旅游体验分享行为是否对其主观的幸福感有显

著影响,本文中所表述的游客主观幸福感为旅游整

个过程中(包括旅游前、中、后)对于自身生活满意

程度的整体认知。

(三)社会联结和社会互动理论

有研究表明,社会联结是一种主观感受,是自

己同社会亲密关系的主观判断和认知 , 是个体对人

际关系的一种独特的自我认知结构(Lee & Robbins,

1998)。它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状态、对于社会

关系的认知以及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各种表现。

旅游情境下的社会互动,是指旅游活动中的个

人与他人,或者个人与群体,通过各种方式在心理

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交互影响(Pearce,2005)。在日

常生活中,社会互动在任何人和任何场合下都可能

会发生。随着有意义的交流互动增多,人们会对生

活更加满意,获得的幸福感更高(Reis,2000)。在

旅游过程中,游客分享旅游体验的行为越频繁,与

94

当代旅游   2 0 2 0 年 4 月 上 旬 刊 第 1 8 卷 第 1 0 期

Tourism Today  Vol.18  No.10   April  2020

·调查探讨·

他人的互动就越多。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H1:游客的旅游体验分享行为对其自身的主

观幸福感有正向影响。

H2:社会联结对游客的主观幸福感有正向影响。

H3:社会联结在旅游体验分享行为对其自身

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

二  研究方法和实证检验

(一)样本和数据收集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在线收集问卷,截至 2019

年 12 月 20 日,共收集了 358 份样本数据,剔除 29

份无效样本数据后,最终获得 329 份有效样本数据。

(二)变量测量

本文所涉及到的变量包含:自变量(游客旅游

体验分享行为)、中介变量(社会联结)、因变量(游客

主观幸福感),研究模型中所测变量的量表均是基于

被验证过的成熟量表,测度项用 7 分李克特量表法

(1 表示非常不同意,7 表示非常同意)。游客的旅游

体验分享行为 3 个测度项分别是“整个旅游中,我有

向社交媒体中其他用户分享我的旅游经历”、“我有

积极回答社交媒体中寻求旅游帮助的帖子”、“我通

常在社交媒体中分享我所受教育和培训的旅游专业

知识”。社会联结的 3 个测量项分别是“分享互动之

后,我与被分享对象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分享互动

过程中,我与被分享对象相处得不错”、“如果没有与

他人进行分享互动,我觉得旅游过程中缺少一点友

谊”。主观幸福感的 4 个测量项分别是“旅游之后,

我的生活更有质量了”、“我的生活更幸福了”、“我的

生活丰富多彩了”、“我的生活满意度提高了”。

(三)数据分析和结果

本 研 究 的 3 个 因 子 的 Cronbach’s ɑ 值 分 别

为 0.803、0.831、0.945,说明量表信度良好。本研究

采用 AMOS 软件对游客的分享行为、社会联结、主

观幸福感 3 个主要研究变量之间进行验证性因子

分析,整体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χ2=149.1,df=59,

χ2/df=2.527,RMSEA=0.068,CFI=0.974,NFI=0.958,

TLI=0.966),各项拟合指标均达到可接受水平。

游客的旅游体验分享行为与主观幸福感显著

正相关(β=0.561,P < 0.01);游客旅游体验分享

行为与社会联结显著正相关(β=0.649,P < 0.01);

社 会 联 结 与 主 观 幸 福 感 显 著 正 相 关(β=0.511,

P < 0.01)。H1、H2 得到验证。

参照 Bootstrap 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样本

量选择 5000,在 95% 置信区间下,中介检验的结

果的确没有包含 0(LLCI=0.0876, ULCI=0.2364),

表明社会联结的中介效应显著,且中介效应大小

为 0.1554。此外,控制了中介变量社会联结之后,

自变量分享行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显著,区间

(LLCI=0.2636 ULCI=0.4808)不包含 0。因此,社会

联结在分享行为对游客主观幸福感影响中发挥部

分中介作用,H3 得到验证。

三  研究结论

本文以社会互动理论为基础理论,从旅游体验

分享行为入手,通过社会联结研究路径,构建了研

究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检验假设,验证

了社会联结的部分中介作用。促进游客在旅游过

程中进行积极的分享,有利于提升自身主观幸福感

的同时,也会增加口碑传播的效果,旅游企业需充

分关注这种行为所带来的价值,支持并鼓励良性的

分享传播行为。本研究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性,只研究了分享者的幸福感是否有提升,并未考

虑到被分享者是否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也未

进一步验证这种分享行为的积极传播意义,在未来

研究中可以此为着手点进一步丰富研究成果,完善

现有研究不足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张天问,吴明远.基于扎根理论的旅游幸福感构成——

以互联网旅游博客文本为例 [J].旅游学刊,2014,29

(10):51-60.

[2] Tung V. W. S.,Ritchie J. R. B. Exploring the Essence of

Memorable Tourism Experience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1,38(4):1367-1386.

[3] Karelina K,Devries A C. Modeling social influences on human

health[J]. Psychosomatic Medicine,2011,73(1):67-74.

[4] 陈晔,张辉,董蒙露 . 同行者关乎己?游客间互动对主

观幸福感的影响 [J]. 旅游学刊,2017,32(8):14-24.

[5] Lee R M, Robbins S B.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onnectedness and anxiety,self-esteem,and social identity[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98,45(3):338-345.

[6] Pearce P.L. Tourist behaviour:Themes and conceptual

schemes[M].Clevedon: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2005:

165-187.

[7] 张机,徐红罡 . 民族旅游中的主客互动研究:基于符号

互动论视角 [J]. 思想战线,2012,38(3):116-119.

[8] Reis H T,Sheldon K M,Gable S L,et al. Daily well-being:The

role of autonomy,competence,and relatedness[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0,26(4):419-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