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的时光封印 -...

1
10 2017年8月1日 本版编辑/李宝发 美术编辑/赵燕杰 赵州桥,横跨 河北赵县城南的洨 河两岸,又称安济 桥,建于隋代大业 年间,已有 1400 多 年历史,以世界上 现存最古老、跨度 最大的单孔圆弧形 敞肩石拱桥,彪炳 中国桥梁史和世界 桥梁史。 历 经 1400 多 年风雨沧桑,赵州 桥桥面、栏板等构 件因自然灾害等破 坏,历代均有修缮、 更换,部分更换下 来的栏板、构件收 藏于赵州桥景区陈 列室。但由于长时 间处于湿度较大的 环境中,部分文物 出 现 病 害 。 2014 年,为期三年的“赵 州桥馆藏栏板及构 件抢救保护修复工 程”正式启动,目前 工程进入收尾阶 段。预计今年9 月,这些隋、北宋、 明、清等朝代的古 桥栏板及构件将与 游客见面。届时, “天下第一桥”又将 以独特的方式向人 们展示它的历史年 轮。 赵州桥的时光封印 桥下是静静的流水,桥面上偶尔能 见到几个模糊的车辙和几个不大不小的 石坑。在古代,赵州桥“吞齐跨赵”,交通 任务十分繁重,一直作为实用性交通大 桥使用。直到1955年修缮前,仍在通行 现代载重汽车。 7 月 31 日,赵州桥景区游客寥寥,景 区陈列室大门紧闭,赵州桥馆藏栏板及 构件抢修就在这里进行。 “现在桥上的栏板都是上个世纪 50 年代仿照隋代栏板一比一复刻的,陈列 室里的这些都是真迹。”河北省文物保护 中心科技部副主任、副研究员梁书台蹲 在一块二龙戏珠栏板前,小心翼翼地用 修复刀对龙头修形。“现在工程基本已经 收尾了。”梁书台说, 2014 年 5 月,赵州桥 馆藏栏板及构件抢救保护修复工程启 动,主要对栏板表面覆盖物进行清洗、脱 盐、加固、封护等。 此次修复的不同时代的栏板,是在 1953 年至 1956 年的四次挖掘中出土的众 多珍贵文物中的部分文物,有隋代的二龙 交颈、二龙戏珠、斗子卷叶栏板,宋代的人 物故事、麒麟、凤凰、人物生活栏板,金代的 布施栏板,明代的人物故事栏板,清代的深 山猛虎、龙凤栏板等17块栏板和修桥主题 铭、仙迹、崔恂刻石、驴蹄印、新修石桥记等 9件构件,共计26件套。其中,大部分石质 文物被大火焚烧过,出现炸裂、酥碎,有的 呈层状分离,使得石质文物的强度降低,表 面变得易粉化,亟须进行科学的保护修复。 记者来访时,梁书台就在二龙戏珠 的栏板上给龙头补缺后修形。而在不远 处,几位工作人员正在给已经修复完成 的栏板做色。自称“文物大夫”的梁书台 笑称,做色就相当于手术缝合,过不了多 久,修复后的文物就可和大家见面了。 “目前预计是 9 月份,重新布置后,还在 陈列室展出。” “手术中”的 赵州桥馆藏栏板 “26件套文物,每一件修复时间都不短,有的一件就要 耗时七八个月。”梁书台说,按照流程,首先是对文物进行全 面细致的检查,了解石质文物病害的种类、分布情况和残损 程度,“这些石质文物病害有 18 种,占石质文物全部病害种 类的百分之六七十,可以说病得确实不轻。” 梁书台迄今记得有件清代的龙凤栏板,因为火灾等的影 响,他最初看到它的时候,栏板表面几乎已成石灰状,“全是 酥的,一块块地往下掉。”当时北京来的专家看后都说没法 做。梁书台说,除了自然和人为污染使文物表面被灰尘、结 壳、泛盐、钙质物等覆盖,受风化侵害有的呈片状剥落外,这 些文物中很大一部分裂隙病害也比较严重,修复起来非常不 容易。 “这块栏板的粉化现象已经基本解决了,栏板上的白色 痕迹就是封堵的痕迹,我们一般是先调查病症,再做加固处 理。第一步是清洗表面的灰尘,再用水硬性石灰堵缝,再注 射黏结剂对空鼓、起甲进行回贴,然后再脱盐,最后做色。”站 在一块基本完成修复的隋代斗子卷叶栏板前,梁书台说,修 复说起来似乎一气呵成,但是哪个步骤都不简单,加固处理 之前要针对处理方法做一系列的实验。比如最简单的清洗, 除了清洗表面的灰尘,还需要对文物裂缝进行清理。一般是 用针管打进去,有时需要冲洗四五遍,直到没有脏东西流出 来,而注射黏结剂更是需要一点点注入、再一点点渗透,反复 操作。 “一般每条缝隙都需要注入黏结剂十几遍,有时一条缝 需要注入3000毫升黏结剂,一条缝一般就要注入一个月。” 梁书台说,“每一个过程很耗时耗力,但我们不能着急毛躁, 得一边跟技术较劲儿,一边跟时间较劲儿,让时间来检验每 一步修复的效果。” 在陈列室的一角,一块清代的饕餮栏板已经基本修复 完毕。梁书台说, “现在你可能什么都看不出来,当时这块栏 板的右斜角碎成了260多块,我们6个人可是整整拼了一个 星期。” 3 年时光“诊治”千年病害 来赵州桥的游客,很多是为了寻访 语文课本中对栏板雕刻的描述。 “课本中说的就是隋代浮雕,之前 一直收藏在陈列室。这次修复的栏板 中,就有四块是隋代的,是历史最久远 的,也就是赵州桥初建时期的栏板。”梁 书台说,栏板及其他石构件是研究赵州 桥的重要资料。栏板望柱上精雕龙兽 和花卉图案,尤其是浮雕上各具神态的 蛟龙相互缠绕,造型生动,跌宕多姿,刻 工精细,刀法苍劲,显示了隋代深厚严 整、矫健俊逸的石雕艺术风格,在艺术 美学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梁书台说,除了隋代栏板,宋、明、 清时对赵州桥的历次修缮中,工匠又各 自增加了一些新的故事形象图案。这 些雕刻栏板,为研究不同时代的雕刻艺 术、方法、人文风情提供了实物资料,都 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比如隋代 的栏板基本都是双龙,而宋代就有了龙 凤雕刻,还有一些人物故事。” “这块赵州大石桥铭的意义更加非 凡,就是它告诉世人赵州桥是李春建造 的。”已经修复完成的石头上的字若隐 若现,隐约可见“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 春之迹也……”距碑记不远处,还有几 处“仙迹”。“这几块是车轮印记,还有一 个大坑,民间传说是张果老的膝盖印。” 梁书台说,这些文物历经历史变迁,诉 说着赵州桥的前世今生,把每一个朝代 的赵州桥都呈现在大家眼前。 事实上,赵州桥历史上曾有过九次 修缮。新中国成立后修缮赵州桥时,为 了保持桥梁的本色,特意去太行山上开 采石料。“也就是那次修缮发现了水面 下的宝库,从河道中出土了栏板、望柱、 仰天石以及大小桥石等文物1500余 件,其中就有隋代的栏板。”梁书台说, 如今修复这些文物,让它们重放异彩, 其实是给了这些文物第二次生命。 石雕演绎 古桥前世今生 现在的赵州桥,经过了修缮,桥面 两侧的旧栏板也保存了起来,雄伟风姿 依旧地横跨在洨河之上。 赵县文保所原所长李晋栓说,“赵 州桥最珍贵的是其科学价值。桥梁首 创敞肩拱,中间是个大拱桥,左右两边 还各有两个拱形小桥洞。这在桥梁史 上是个创举,敞肩拱既节省了石料,又 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发大水时,河水还 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减轻了流水对 桥身的冲击力,使桥身不容易被大水冲 毁。” 曾有古人赞赵州桥, “制造奇特,人 不知其所为”。七十多年前,梁思成经 过实地勘察和计算后惊讶地说,“赵州 桥结构所采取的方式,说明其建造者对 工程力学方面有非常的了解,表现出一 种极 其 近 代 化 的 进 步 的 工 程 精 神。” 1991年,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 会认定为世界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 历史古迹”。 “这次参与修复工程,我感触很 多。”梁书台说,“赵州桥历经1400多年 的雨打风吹和自然损坏,能够保存至今 实属不易。这是先人留给后代的巨大 财富,我们必须深怀敬畏之心、以历史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保护好祖先留 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文物也是有生命 的,它会以它的方式向我们呈现历史。 我们要让这座天下桥梁‘祖先’发挥自 己的价值,也要尽可能地呵护好它。” 1400 年古桥 需要细致“呵护” 2 3 4 1 修复后的构件 修复后的构件工作人员在修复文物 工作人员在修复文物工作人员在修复文物 工作人员在修复文物

Transcript of 赵州桥的时光封印 -...

Page 1: 赵州桥的时光封印 - yzdsb.hebnews.cnyzdsb.hebnews.cn/pc/paper/att/201708/01/fdf1a0d3-db7d-42b8-af00 … · 赵州桥的时光封印 本报记者 杨佳薇 桥下是静静的流水,桥面上偶尔能

10 2017年8月1日 本版编辑/李宝发美术编辑/赵燕杰

赵州桥,横跨

河北赵县城南的洨

河两岸,又称安济

桥,建于隋代大业

年间,已有 1400 多

年历史,以世界上

现存最古老、跨度

最大的单孔圆弧形

敞肩石拱桥,彪炳

中国桥梁史和世界

桥梁史。

历 经 1400 多

年风雨沧桑,赵州

桥桥面、栏板等构

件因自然灾害等破

坏,历代均有修缮、

更换,部分更换下

来的栏板、构件收

藏于赵州桥景区陈

列室。但由于长时

间处于湿度较大的

环境中,部分文物

出 现 病 害 。 2014

年,为期三年的“赵

州桥馆藏栏板及构

件抢救保护修复工

程”正式启动,目前

工程进入收尾阶

段 。 预 计 今 年 9

月,这些隋、北宋、

明、清等朝代的古

桥栏板及构件将与

游客见面。届时,

“天下第一桥”又将

以独特的方式向人

们展示它的历史年

轮。

赵州桥的时光封印

本报记者

杨佳薇

桥下是静静的流水,桥面上偶尔能

见到几个模糊的车辙和几个不大不小的

石坑。在古代,赵州桥“吞齐跨赵”,交通

任务十分繁重,一直作为实用性交通大

桥使用。直到1955年修缮前,仍在通行

现代载重汽车。

7月31日,赵州桥景区游客寥寥,景

区陈列室大门紧闭,赵州桥馆藏栏板及

构件抢修就在这里进行。

“现在桥上的栏板都是上个世纪50

年代仿照隋代栏板一比一复刻的,陈列

室里的这些都是真迹。”河北省文物保护

中心科技部副主任、副研究员梁书台蹲

在一块二龙戏珠栏板前,小心翼翼地用

修复刀对龙头修形。“现在工程基本已经

收尾了。”梁书台说,2014年5月,赵州桥

馆藏栏板及构件抢救保护修复工程启

动,主要对栏板表面覆盖物进行清洗、脱

盐、加固、封护等。

此次修复的不同时代的栏板,是在

1953年至1956年的四次挖掘中出土的众

多珍贵文物中的部分文物,有隋代的二龙

交颈、二龙戏珠、斗子卷叶栏板,宋代的人

物故事、麒麟、凤凰、人物生活栏板,金代的

布施栏板,明代的人物故事栏板,清代的深

山猛虎、龙凤栏板等17块栏板和修桥主题

铭、仙迹、崔恂刻石、驴蹄印、新修石桥记等

9件构件,共计26件套。其中,大部分石质

文物被大火焚烧过,出现炸裂、酥碎,有的

呈层状分离,使得石质文物的强度降低,表

面变得易粉化,亟须进行科学的保护修复。

记者来访时,梁书台就在二龙戏珠

的栏板上给龙头补缺后修形。而在不远

处,几位工作人员正在给已经修复完成

的栏板做色。自称“文物大夫”的梁书台

笑称,做色就相当于手术缝合,过不了多

久,修复后的文物就可和大家见面了。

“目前预计是9月份,重新布置后,还在

陈列室展出。”

“手术中”的赵州桥馆藏栏板

“26件套文物,每一件修复时间都不短,有的一件就要

耗时七八个月。”梁书台说,按照流程,首先是对文物进行全

面细致的检查,了解石质文物病害的种类、分布情况和残损

程度,“这些石质文物病害有18种,占石质文物全部病害种

类的百分之六七十,可以说病得确实不轻。”

梁书台迄今记得有件清代的龙凤栏板,因为火灾等的影

响,他最初看到它的时候,栏板表面几乎已成石灰状,“全是

酥的,一块块地往下掉。”当时北京来的专家看后都说没法

做。梁书台说,除了自然和人为污染使文物表面被灰尘、结

壳、泛盐、钙质物等覆盖,受风化侵害有的呈片状剥落外,这

些文物中很大一部分裂隙病害也比较严重,修复起来非常不

容易。

“这块栏板的粉化现象已经基本解决了,栏板上的白色

痕迹就是封堵的痕迹,我们一般是先调查病症,再做加固处

理。第一步是清洗表面的灰尘,再用水硬性石灰堵缝,再注

射黏结剂对空鼓、起甲进行回贴,然后再脱盐,最后做色。”站

在一块基本完成修复的隋代斗子卷叶栏板前,梁书台说,修

复说起来似乎一气呵成,但是哪个步骤都不简单,加固处理

之前要针对处理方法做一系列的实验。比如最简单的清洗,

除了清洗表面的灰尘,还需要对文物裂缝进行清理。一般是

用针管打进去,有时需要冲洗四五遍,直到没有脏东西流出

来,而注射黏结剂更是需要一点点注入、再一点点渗透,反复

操作。

“一般每条缝隙都需要注入黏结剂十几遍,有时一条缝

需要注入3000毫升黏结剂,一条缝一般就要注入一个月。”

梁书台说,“每一个过程很耗时耗力,但我们不能着急毛躁,

得一边跟技术较劲儿,一边跟时间较劲儿,让时间来检验每

一步修复的效果。”

在陈列室的一角,一块清代的饕餮栏板已经基本修复

完毕。梁书台说,“现在你可能什么都看不出来,当时这块栏

板的右斜角碎成了260多块,我们6个人可是整整拼了一个

星期。”

3年时光“诊治”千年病害

来赵州桥的游客,很多是为了寻访

语文课本中对栏板雕刻的描述。

“课本中说的就是隋代浮雕,之前

一直收藏在陈列室。这次修复的栏板

中,就有四块是隋代的,是历史最久远

的,也就是赵州桥初建时期的栏板。”梁

书台说,栏板及其他石构件是研究赵州

桥的重要资料。栏板望柱上精雕龙兽

和花卉图案,尤其是浮雕上各具神态的

蛟龙相互缠绕,造型生动,跌宕多姿,刻

工精细,刀法苍劲,显示了隋代深厚严

整、矫健俊逸的石雕艺术风格,在艺术

美学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梁书台说,除了隋代栏板,宋、明、

清时对赵州桥的历次修缮中,工匠又各

自增加了一些新的故事形象图案。这

些雕刻栏板,为研究不同时代的雕刻艺

术、方法、人文风情提供了实物资料,都

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比如隋代

的栏板基本都是双龙,而宋代就有了龙

凤雕刻,还有一些人物故事。”

“这块赵州大石桥铭的意义更加非

凡,就是它告诉世人赵州桥是李春建造

的。”已经修复完成的石头上的字若隐

若现,隐约可见“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

春之迹也……”距碑记不远处,还有几

处“仙迹”。“这几块是车轮印记,还有一

个大坑,民间传说是张果老的膝盖印。”

梁书台说,这些文物历经历史变迁,诉

说着赵州桥的前世今生,把每一个朝代

的赵州桥都呈现在大家眼前。

事实上,赵州桥历史上曾有过九次

修缮。新中国成立后修缮赵州桥时,为

了保持桥梁的本色,特意去太行山上开

采石料。“也就是那次修缮发现了水面

下的宝库,从河道中出土了栏板、望柱、

仰天石以及大小桥石等文物 1500 余

件,其中就有隋代的栏板。”梁书台说,

如今修复这些文物,让它们重放异彩,

其实是给了这些文物第二次生命。

石雕演绎古桥前世今生

现在的赵州桥,经过了修缮,桥面

两侧的旧栏板也保存了起来,雄伟风姿

依旧地横跨在洨河之上。

赵县文保所原所长李晋栓说,“赵

州桥最珍贵的是其科学价值。桥梁首

创敞肩拱,中间是个大拱桥,左右两边

还各有两个拱形小桥洞。这在桥梁史

上是个创举,敞肩拱既节省了石料,又

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发大水时,河水还

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减轻了流水对

桥身的冲击力,使桥身不容易被大水冲

毁。”

曾有古人赞赵州桥,“制造奇特,人

不知其所为”。七十多年前,梁思成经

过实地勘察和计算后惊讶地说,“赵州

桥结构所采取的方式,说明其建造者对

工程力学方面有非常的了解,表现出一

种极其近代化的进步的工程精神。”

1991 年,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

会认定为世界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

历史古迹”。

“这次参与修复工程,我感触很

多。”梁书台说,“赵州桥历经1400多年

的雨打风吹和自然损坏,能够保存至今

实属不易。这是先人留给后代的巨大

财富,我们必须深怀敬畏之心、以历史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保护好祖先留

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文物也是有生命

的,它会以它的方式向我们呈现历史。

我们要让这座天下桥梁‘祖先’发挥自

己的价值,也要尽可能地呵护好它。”

1400年古桥需要细致“呵护”

2

3

4

1

修复后的构件修复后的构件。。

工作人员在修复文物工作人员在修复文物。。

工作人员在修复文物工作人员在修复文物。。